驻村先进个人事迹材料:那个村里的姑娘叫“小芳”

  在库车县齐满镇阿克吾斯塘村,有一个性格活泼开朗、工作踏实能干的姑娘,长着一双大眼睛,深受村民喜爱,大家都亲切地叫她“小芳”,她就是库车县税务局驻村工作队副队长王芳。自2017年驻村以来,她用热心、真心、诚心服务群众,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,助民增收、为民解困、促进和谐,在驻村路上,王芳用实际行动把芬芳洒满整个村庄。
  热心助增收
  阿克吾斯塘村果树种植面积大,但因村民缺乏科学管护技术,核桃、红枣、香梨等品种老化,产量和品质不高。
 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,帮助村民增收,成了王芳一直牵挂的事。她组织35户村民赴邻村参观学习,并积极联系县农业农村局专家,到村进行技术讲座和现场教学,面对面讲解果树各种常见病发生规律、最佳防治时期和综合防治方法等管理知识,手把手教授科学修剪、疏花、疏果、套袋等技术。今年,核桃、红枣、香梨个头大、品相好,品质明显提升,相比以往亩均增收3000余元。
  王芳和工作队积极争取派出单位支持,为村民购买了分级器、色板、手持测糖仪等小型果品分级仪器,通过分拣分选,将品质相同的果品统一包装,既降低了经销商的采购难度,又提高了果品档次和市场竞争能力。王芳又动员工作队员和村干部,通过朋友圈、抖音等多种渠道,帮助50余户村民销售香梨70余吨,人均增收2500余元。
  村民阿布都·热合曼一家靠种植香梨为生,因为是老品种,收益一般。阿布都参观学习后,对香梨品种进行了嫁接改良,香梨的品质提升了,每公斤售价比以前高2—3元。
  工作之余,王芳还主动学习蔬菜种植知识,向群众宣传种植优质品种的蔬菜,协调农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18场次。她还自掏腰包为村民捐赠菜种95袋。
  真心解民忧
  “谁家都有难事,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,您别客气。”每当村民感谢王芳时,她总是这样说。
  一天,村民阿不拉·吾斯曼到村委会反映自家院子里多了3头牛,不知道是谁家的。王芳立即带着兽医前去查看,经检查,牛一切正常后,她就通过广播寻找失主,却一直没有村民前来认领。
  “失主该多着急,这可是几万元的牲畜呀。”王芳急忙给邻村的工作队打电话,一起帮助寻找失主。经过几番周折,终于在附近村找到了心急如焚的失主喀斯木·依米尔。看到自家的牛完好无损地回来了,喀斯木感动地热泪盈眶。
  “入户走访是了解村民困难诉求的有效途径”,王芳经常对其他队员这样说。大家在入户走访中,总是认真记录村民反映的困难诉求,并建立台账,实施销号管理。
   王芳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65岁的村民阿不都拉·沙塔种了3亩棉花,家里缺少劳动力,她便记了下来。棉花成熟季,看着别的村民都在热火朝天地采摘棉花,阿不都拉急得团团转。正在此时,王芳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帮助阿不都拉完成了棉花采摘。看着采摘好的棉花,阿不都拉握住王芳的手连声道谢。
  驻村以来,王芳帮助村民解决了一件又一件急事难事,有困难找“小芳”,正是村民对王芳工作的认可。
  诚心促团结
  同呼吸、共命运、心连心,不似亲人、却胜似亲人。王芳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,用心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到她走过的每一个角落。
  “小芳这姑娘心眼好、人也好,有一次,我生病了,她整个星期都床前床后的伺候我、照顾我,真是比我自己的孩子还亲呐。”村民吾南木·阿孜说起王芳称赞不已。
  吾南木·阿孜今年82岁,患有慢性病,儿子、儿媳常年在外务工,孙子在城里上 高中,平时独自一人在家。2月的一天,王芳发现吾南木大妈咳的很厉害,在向吾南木老人了解情况后,得知老人生病后,不愿意麻烦亲戚,一直没去医院治疗。王芳当即联系车辆将吾南木·阿孜送去医院治疗,由于治疗及时吾南木老人的病情很快得到了好转。
  自此,王芳包揽了吾南木·阿孜老人家的家务活,隔三差五的到吾南木·阿孜老人家里帮忙打扫卫生、清洗衣物,王芳将吾南木·阿孜老人当作自己的家人,只要有空,就会到吾南木老人家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。
  为吾南木的孙子辅导功课、节日里赠送礼物、帮助照看家庭,解决生活困难,王芳的一个个举动,在加深两人感情的同时,也影响着周边的每一位干部群众。
  为了更好地促“团结”,王芳还定期组织村里的14名汉族村民与14名贫困户和孤寡老人结成“邻里互助”队,春耕夏收同劳动、农闲时节一起话团结。截至目前,在王芳的带动下,村里的“邻里互助”队已帮助村民解决困难20余件,面对面调解矛盾纠纷7件,帮助群众做好事50余件……
  王芳用真诚真心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,以一件件小事温暖的周边的每一个人,让 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。如今,村里的民族团结巍然成风,王芳成为了大家身边学习的好榜样。
  “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,长得好看又善良……”正如歌谣里唱的那样,无论在田间地头,还是农家小院,处处都能看到王芳为群众解难题、办事实、促团结的身影,她就像是一朵美丽的花,吐露着芬芳。

北京代写平台为你提供代写一切所有的内容
北京代写网 » 驻村先进个人事迹材料:那个村里的姑娘叫“小芳”